發問區 會員登入
新使用者?立即註冊
.
服務首頁|服務說明|Yahoo!奇摩.
知識+ 首頁
知識分類
電腦網路
科學常識
醫療保健
煩惱心事
生活資訊
手機通訊
休閒嗜好
視聽娛樂
運動體育
社會人文
商業金融
教育學習 .如何做
煩惱
主題知識
.我要發問 發表 我要發問 ..熱門: 年菜食譜 流感 金蛇年 平溪天燈節 幸運星座 主題 金蛇報喜,大過好年 用手機上知識+ .知識搜尋 ....知識+ 首頁> 教育學習> 其他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知識問題|
比較兩次波灣戰爭中伊拉克優劣勢. 發問者: *小 光* ( 初學者 5 級)
發問時間: 2005-06-09 01:23:14
解決時間: 2005-06-14 13:16:16
解答贈點: 20 ( 共有 0 人贊助 )
回答: 1 評論: 0 意見: 1
[ 檢舉 ]
網友正面評價
35%
.共有 20 人評價.急需 比較兩次波灣戰爭中伊拉克優劣勢 資料
越多越好! 40點!(有兩題一樣ㄉ 請回答ㄧ樣ㄉ答案所以 ㄧ共識送40點 )
急需!!
拜託ㄌ~~~ 2005-06-09 10:09:33 補充
我需要ㄉ是伊拉克ㄉ優劣勢...
最佳解答發問者自選
.. 回答者: 雁子 (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 2005-06-09 02:54:01
[ 檢舉 ] .第一次波灣戰爭(1991)
兵力 →約50萬,主要派兵國家:美國、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法國、英國、 埃及、敘利亞等國 。
國際支持 →獲聯合國支持外,30國實質提供人員、物資參戰;18國提供人道援助物資 。
戰略(術)→1. 空、陸作戰階段畫分明確,嚴格管制各階段作戰期程。
2. 全面摧毀伊拉克軍、民基礎設施。
3. 大規模,多地面攻勢 。
科技→1. 巡弋飛彈、F117隱形戰機、B52轟炸機對伊拉克部隊行地毯式轟炸。
2. M1A1戰車性能優於T72俄製戰車
非軍事任務→1. 恢復科威特政權
2. 油田滅火
3. 鼓勵富比士500大企業進入科威特重建經濟
4. 國際分攤戰爭經濟耗損
5. 建立聯合國武檢小組,確保科威特免受伊拉克軍事威脅
第二次波灣戰爭(2003)
兵力 →約30萬,主要兵力來自美國、英國,少部分來自澳大利亞、波蘭等國。
國際支持→在未獲聯合國支持下,美國宣稱獲得40國以上支持,惟多數國家採「靜觀其變」姿態 。
戰略(術)→1.全面空、陸非線式同步作戰
2.初期以精準空襲行動攻擊伊拉克上層軍、政目標
3. 目前陸上作戰態勢主力從南向進擊
科技→1.數位化系統整合
2.大量運用衛星科技
3.武器更具殺傷力
4.精準炸彈比率大幅提高
非軍事任務 →1.建立伊拉克民主政府
2.重啟以、巴和平談判,以緩和中東國家對美、伊戰爭的不滿情緒
3.防止伊拉克庫德族人乘機獨立
4. 冀求國際社會合作重建伊拉克經濟與民生設施
5. 人道援助
提要
一、波灣戰爭為本世紀繼越戰之後,規模最大的戰爭。由於本次戰爭發生於歐、亞洲交界之戰略要域,其發展可能引起中東區域性戰爭,甚至引發世界大戰,因此備受世界各國矚目。
二、自從1979年伊朗巴勒維政權崩潰後,波灣地區便成為美國戰略利益的緊張焦點,沒有一個阿拉伯國家容許美軍長期在該國駐防。因此美軍在波灣地區根本沒有預設的後勤設施,所有的聯軍作戰部隊都必須以「戰力投射」之方式到達該地區。
三、在波灣戰爭的地面決戰中,實際的火力戰鬥很少,聯軍在地面決戰期間共擊潰伊軍42個師,故聯軍的後勤設施能隨作戰發展迅速向前推進。
四、在波灣戰爭中,地面決戰僅歷時100小時,且伊軍又處在聯軍日以繼夜的空中轟炸狀況之下,因此伊軍的後勤整備措施根本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
五、波灣戰爭的「沙漠風暴」作戰行動之所以能大獲全勝,不僅肇因於美軍各級領導幹部及戰士發揮了無與倫比的智慧與純熟戰技。更要歸功於有效且具前瞻性的後勤計畫及作業之遂行。
六、戰略與後勤密不可分,後勤常影響戰略決心,凡不考慮後勤能力的戰略決心,雖有時也能獲致一些利益,但最後終必慘遭敗亡,史不乏書不可不慎。
壹、前言
1991年元月17日,多國部隊在波灣地區發動了舉世聞名的「沙漠風暴」作戰,在此次作戰期間,美軍動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龐大的戰力,亦使用了最新式的武器裝備。此次作戰總兵力高達60餘萬人,僅第一類補給品每日就需消耗l萬餘公斤,再加上武器裝備、零附件、彈藥等其他補給品,合計數量簡直就是天文數字。據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葛林斯潘的估計,波灣戰爭每日的軍費支出至少在10億美元以上,因此有人將波灣戰爭的後勤管理,比喻為將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全部居民連同他們的家當,在短時間內整個搬到世界的另一頭去;也有點像將美國維吉尼亞州里奇蒙市整個遷移他處。至於在波灣戰爭中伊軍後勤支援措施方面,卻由於伊軍一直不願公佈該國在波灣戰爭之作戰經過,故其後勤支援措施亦鮮為外界所瞭解,僅能就作戰過程中所蒐集之片段資料加以研判。雖然波灣戰爭已結束五年有餘了,但是各國的軍事專家卻仍然鍥而不捨地進行各項綜合分析,而軍火商也仍為其波灣戰爭中所生產武器系統的優異表現大吹大擂;美國官方更是不斷地釋出空戰及陸戰戰果的資料圖片,供各國傳播媒體報導,藉以顯示其強大的軍事科技力量。然而實際上地面戰役才是迫使伊拉克提出停火要求的重要關鍵,因此聯軍地面部隊的貢獻實不在其他部隊之下。所以我們將從沙漠風暴地面作戰的另一個角度一後勤,來探討波灣地面作戰的情景。
貳、波灣地區之地略形勢
本地區北界安那托利亞(土耳其)高原;南迄沙烏地,隔葉門、阿曼與紅海、阿拉伯海相鄰;西濱約旦、敘利亞與地中海相望;東臨波斯灣及伊朗高原。位居歐、亞、非三洲之衢道,為裡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等五海之橋樑;其中伊拉克與科威特屬於幼發拉底河及底格里斯河兩河流域之肥沃沖積平原。沙烏地阿拉伯為遼闊之沙漠高原,區內石油蘊藏量佔全球65.4%,其興衰治亂影響全球安定至鉅,世界列強均極思染指與爭取,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此地屬沙漠地形氣候,晝間溫度可高達40℃以上,夜間卻又可能降至O℃以下,晝夜溫差極大;每年五至十月不定期下雨,多為短暫集注之豪雨;十二月至三月有風暴,利於掩護地面部隊作戰。本地區最有利地面部隊作戰時間為十一月至三月間。在交通方面,自伊拉克一敘利亞一約旦一土耳其均有鐵公路貫穿全境,然綜合而言本地區交通仍普遍不發達。
參、波灣戰爭緣起及沙漠風暴的地面作戰經過
波灣戰爭為本世紀繼越戰之後,規模最大的戰爭,其緣起,遠者由於歷史的夙怨、種族的岐異、宗教的糾葛;近者由於伊拉克與科威特兩國為領土、石油利益等糾紛,以及伊國對油償、戰時貸款,租借布比揚島、瓦巴島談判破裂,導致伊拉克於1990年8月2日入侵科威特。本次侵略行動因發生於歐、亞洲交界之戰略要域,其發展可能引起中東區域性戰爭,甚至引發世界大戰,因此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動武,迫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聯軍隨即展開部署實施「沙漠之盾」作戰,並於1991年元月17日凌晨,發動毀滅性的「沙漠風暴」戰爭,迄同年2月27日終止。其地面作戰概略進程如下:
一、卡夫吉戰鬥:卡夫吉為沙國小鎮,濱臨波斯灣,距科境約20公里。0129夜間,伊拉克以二個裝步混合旅,對科、沙邊境聯軍發動有限目標攻擊,曾一度突破沙國民兵防線並佔領卡夫吉部分市區,沙國守軍在美陸戰師砲兵及空軍支援下,配合增援之機械化旅夾擊伊軍,歷經48小時戰鬥,伊軍被迫撤退。
二、科境作戰:聯軍利用空中攻擊及海上欺散作戰期間,迅速調整部署,主力第7軍及第18空降軍向西轉移兵力,並於0223晨全面發動攻勢,沙、科邊境由阿拉伯聯軍及美國陸戰軍在工兵與戰車部隊前導下,結合空中機動作戰發動猛烈攻勢,首日順利突破伊軍防線,僅遭輕微抵抗;次日聯軍即逼近科威特市,多數伊軍棄械投降;25日聯軍繼續攻擊,伊軍被迫撤離科市,聯軍一面光復科市,一面乘勝追擊,策應伊南主力決戰。
三、伊南(巴斯拉)決戰:聯軍於0223以第7軍在東,第18空降軍在西併列攻擊,在優勢空中掩護下,首日幾無抵抗,順利突破伊軍陣地;次日,第7軍攻略科材並乘勢向巴斯拉逼近;第18軍迅速開放幼發拉底河上諸橋樑,第82空降師及法國第6輕裝甲師,分別佔領奈西利亞及沙瑪瓦並截斷伊軍補給線;25日伊軍反擊無效;26日雙方主力於巴斯拉西南地區決戰;27日伊軍慘敗並退守巴斯 拉;28日凌晨,聯軍接獲美國布希總統停戰命令後立即停火。0302史瓦茲科夫將軍代表聯軍與伊軍代表協調停火事宜,戰爭遂告結束。
肆、聯軍及伊軍之後勤編組概況
一、聯軍之後勤編組狀況:聯軍雖由29個國家組成,但主要地面參戰部隊係以英、美、法三國為骨幹,各國後勤支援部隊編組狀況如下:
(一)美軍:美軍無軍團編組,軍以上則為戰區。此次波灣戰爭係由中央司令部負責,在中央司令部之下,美軍依照不同軍種及任務需要,分別設立了空軍中央指揮部(CENTAF)、海軍陸戰隊中央指揮部(MARCENT)、海軍中央指揮部(NAVCENT)、特種作戰中央指揮部(SOCCE NT)以及陸軍中央指揮部(ARCENT)等5個主要指揮部;在陸軍中央指揮部之下,另設有第22 支援司令部(Support Command, SUPCOM)統管整個戰區(Theater)的後勤補給管理作業,並負責三軍通用軍品之申請與獲得,其下除轄有人事、工兵、運輸、衛生等專業指揮部外,另依便於統一、機動運用之原則,編成具有「職能化」的地區支援指揮部,另依參戰兵力、地域大小,下轄數個地區支援群,任後勤區內之一般及直接支援作業;軍視其勤務支援需要及能量,編成支援指揮部,下轄數量不等之支援群,於軍後方地區執行一般及直接支援作業。另自本土一戰區一軍一師各級均有「軍品管制中心」,以電腦連線作業加強勤務的管制。
(二)英軍:英軍在其軍、師編制內似無支援指揮部之編組,然在其陸軍中仍有皇家陸軍運輸兵、皇家兵工及皇家電子機械工兵等三種後勤部隊;除此之外,另有視任務需要編配的衛勤部隊。英軍的勤務支援部隊通常區分為補給、保修、運輸、衛生等四種型態,各部隊之任務則視作戰之需要及作業能量而定,運用彈性極大。
(三)法軍:此次參戰的法軍,係其快速部署部隊之一部,約為一個師的兵力(法軍保小型師編組,每師約7,500~9,000人之間),該師除轄有後勤支援旅外,另有一個戰鬥勤務支援營,可執行補給、保修、運輸、衛生等任務。
二、伊軍之後勤支援編組狀況:伊拉克的後勤支援編組係仿傚蘇聯的制度,儘管伊國之國防工業不足以支持蘇聯模式之運作,但其基本精神卻相去不遠。伊軍自軍團一師一團一營一連均有一系列層層節制的後勤支援編組;但必要時亦可由軍團直接對團級部隊實施支援。伊軍各後勤支援單位除受本級部隊長之指揮、管制外,另受上級後勤支援單位之管制。
伍、雙方戰前之後勤整備工作
一、聯軍後勤整備工作:
自從1979年伊朗巴勒維政權崩潰後,波灣地區便成為美國戰略利益的緊張焦點,沒有一個阿拉伯國家容許美軍長期在該國駐防。因此美軍在波灣地區根本沒有預設的後勤設施,所有的聯軍作戰部隊都必須以「戰力投射」的方式到達該地區。所有的作戰物資,包括油料、食物、彈藥、交通工具、通信裝備及地圖等等都必須與部隊一起投射到戰區去。所以可能有千百個問題都沒有答案,必須到達作戰地區後才能獲得解決。例如:在機場是否有卸載的移動梯?在港口是那一型式的起重機?每日能提供多少水?是軍方專用或與百姓共用的油料?個人衛生設備如何?能否容納蜂擁而至的部隊?士兵要到那裡吃、住、睡、沐浴及上廁所?對來自完全不同氣候的部隊能否適應?士兵們的裝備要多久才會到達?在文化、宗教和社會價值上有何不同?士兵應如何接受這種完全不同的文化?這些問題可以充分顯示戰力投射部隊對戰區根本無法深入瞭解。此外,如何將如此龐大部隊之後勤補給品至戰區?有多少空運及海運輸具可用?可徵集多少民航機及商船協力運補工作?在未經決策者授權前,這些問題皆是未知數。因此,將戰鬥部隊、戰鬥支援部隊、勤務支援部隊或後勤物資投入戰區乃是非常冒險的重大決定,為解決這些惱人的問題,美軍特別指派潘格尼斯少將(該員是在本次作戰中唯一在戰場中晉升的中將,可見美軍對後勤的重現)擔任中央指揮部後指部的指揮官。潘格尼斯少將是一個非常標準的後勤專家,自1990年8月開始,他在沙國建立了一個5萬兵力的後勤支援機構,擁有巨大的露天倉庫區並具有管制戰區10萬輛車之能力,單是後勤作業的經費即高達10億美元之多。此次有六個國家提供後勤物資形成聯盟後勤,由於各國使用裝備的程式不一,彈藥、零件等專用補給品,大部份仍由各國自行供應,其他通用軍品則以美國為主,英、法、沙等國為輔。美國甚至供應大批沙漠裝備及冷藏車設備,並訂購大量防塵套以適應沙漠地區作戰之需要。美國在波灣戰爭之初即下達動員令,除後備軍人動員外,布希總統並下令動員運輸機構。根據美國雜誌報導:規定第一階段自「現有後備艦隊」徵召40艘商船,另自「民航空中運輸隊」徵召38架飛機(客機17、貸機21);第二階段軍方可徵召79架客機、108艘貨船;第三階段徵召258客機、217艘貨船以及31架供醫療後送的波音767客機。在下達動員令後的兩週內,即已運送了100萬噸彈藥、武器、食物、醫療用品至中東。另據報導,自1990年8月至12月,共運輸325,000人次以及160萬噸的裝備補給品,其中包括戰車1000輛,直昇機1,500架,裝甲人員運輸車2,000輛,數萬枚空用炸彈、帳蓬、流動廁所以及速食肉類。在運輸最高峰,每日有11O架客機到達沙國,同時130艘的運輸船隊駛向波斯灣途中,迄作戰前,在沙國之後勤存量已高達45-60日份。
二、伊拉克之後勤整備工作:
伊拉克由於重要裝備及後備物資大部份仰賴外購,因此國防工業方面並不發達。雖然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已累積了許多後勤補給的經驗,應該可以運用到與多國部隊的戰爭上。事實上卻不然,因為兩伊戰爭時伊拉克仍舊保持局部空優,其後續補給工作仍可順利進行;但是到了波灣戰爭時,伊拉克可以說是完全沒有任何空中的優勢,因此伊軍在科境戰區之後勤存量根本無法獲得本國後方的補充。加以科威特地小、人少、土地貧瘠、資金外流、石油又不能立即轉換為戰略物資,所以就地獲得甚為不易。故伊軍自入侵科威特後即積極準備戰區的存量,以其運輸整備時間及地下設施構築時間研判,其戰備存量概約30-40日份。
陸、雙方後勤支援構想
一、聯軍後勤支援構想:
聯軍係以美國為首之多國部隊,在雄厚之後勤戰力支持下,利用長達5個多月時間從事後勤整備,其戰區之存量已足敷運用,且地面機械化部隊使用之油料又可就近自沙國取得,大量減輕了補給、運輸的負荷,加以在絕對空優之掩護下,其後勤設施可以隨意推進,並完全可支持其戰略構想之遂行,後勤支援重點亦能符合其戰略、戰術之需求。故其後勤支援構想如下:後勤以支援聯軍收復科威特、重建政權之目的,實施共同勤務,由美、沙兩國負責聯軍通用補給勤務支援作業;初期在利雅德週邊地區建立聯合基地,先期集積補給品並開設各類勤務設施以支援向併科邊境發動攻勢;進入併科境內後,適時推進各主要前進後勤設施以利爾後作戰之遂行。本作戰支援重點保持於左翼,對各主要戰鬥部隊均行單位分配法。
二、伊軍後勤支援構想:
伊軍依其戰略構想確保科威特,並按持久作戰之指導,沿科、沙及伊、沙邊境部署重兵並構築縱深陣地固守,故其後勤設施均沿陣線後緣部署以支持其作戰構想。伊軍預判在聯軍極空優之狀況下,各項後勤設施將遭受極嚴重的破壞。因此將各勤務設施先期實施地下化,並屯儲足夠的補給品以達長期堅守之目的。其後勤支援構想如下:後勤以支援守軍防衛科威特並擊敗進犯敵軍之目的,實施軍種勤務,於巴斯拉週邊地區開設主要後勤基地,並於科境內各防禦陣線後緣部署補給、保修及衛生設施,遂行地區支援。各部隊之輕重與攜行量亦應於陣地構築時,實施地下化並加強儲水、屯糧、屯彈等措施。狀況不利時,沿退卻路線開設補給點組,負責退卻部隊之勤務支援,後勤基地待命向庫特週邊地區轉進以利持久作戰之實施。
本作戰支援重點保持於巴斯拉至科威特市之線,補給品分配方法為併用前途與領取之方式於夜間實施。
柒、沙漠風暴作戰期間雙方後勤支援運作狀況
在波灣戰爭的地面決戰中,實際的火力戰鬥很少,使軍可以說是望風披靡,聯軍在100小時內擊潰伊軍42個師,故其後勤設施能隨作戰發展迅速向前推進,也由於伊軍的不敵自敗,致使聯軍在攻擊前進中,第一線部隊甚至可以連同「漢堡」機動廚房一併向前推進,機動供應新鮮餐食;至於第三類補給品(油料)的消耗量則較大,聯軍以空中機動第101師先行攻佔敵後之空頭堡,並以「欽諾克(Chinook)」重型直昇機載掛油囊,建立補給基地並命名為「眼鏡蛇基地」,藉以供應作戰部隊所需的油料,爾後再以「跳蛙式」向敵後繼續以空中機動方式建立新的補給基地。這種「跳蛙式」補給方式也建立了戰術空頭堡兼後勤空頭堡的新觀念。以下僅就聯軍及伊軍在沙漠風暴作戰中之後勤支援運作狀況概述如後:
一、補給方面
(一)聯軍(美軍):由於聯軍的後勤戰力係投射方式建立,故初期補給狀況不佳,直至初步部署完成並緊急徵召機、艦運補後,各類補給品的補給狀況始漸次好轉(研判其地面攻勢遲遲不肯發動,或許補給品尚未完成集積是主因之一)。美軍補給品頂概約500餘萬種,其補給作業已修改以往逐級申請撥發之繁瑣程序,變成運用貨櫃包裝並經快捷運輸,直接撥發各使用單位的直接支援作業流程。在補給作業系統方面,由於各國部隊編制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美國陸軍基本上走出軍、師、旅、營的所屬補給單位進行補給作業,其各類補給品撥補概況如下:
1.第一類:波灣戰爭期間,美軍已使用「個人餐盒(Mres)以及「集 體餐盒(Rations)」替代越戰時期的「C-口糧」,但部隊仍抱怨其口味不佳,因此美軍又推出一種命名為「伍爾夫車(Wolfmo-biles)」的速食餐車,甚至還為前進部署部隊提供了烤肉架;在飲水方面,美軍擔心在沙漠地區作戰,氣候非常炎熱,因此規定每人每日必須喝3~4介侖的水以防中暑,但是在該地區淡水卻比石油還貴,因此飲水問題在作戰初期也深深苦惱著後勤專家,直到後來運用「船用水」以及「海水淡化」的方式,才獲得解決。
2.第二類:由於美軍在沙國作戰所使用的都是設計新穎的裝備,故其損耗率甚低。然而沙漠的特殊氣候對空氣濾清器、飛機引擎、電子裝置以及直昇機的漿葉所造成的磨損相當大。因此,如果戰爭長期持續進行,勢必增加聯軍的保修負擔。
3.第三類:雖然本次作戰係在盛產石油的中東地區進行,但是油料的補給仍有問題,此乃由於大部份美軍戰鬥機以及轟炸機所使用的噴射燃料油,原本就是由科威特所供應,但是自從伊拉克佔領科威特以後,美軍的油源立刻斷絕。因此美國必須遠從本土運送噴射燃料油來應急,雖然勉強能夠應付,但是卻無法供應長期作戰所需。
4.第四類:在開闊的沙漠地區,需要大量的鐵絲網、龍齒、木樁、沙袋等阻材,雖然表面上看來,聯軍似乎並不缺這類材料,但是戰爭如果一直持續下去,聯軍可能就無法滿足所需。
5.第五類:所有到達波灣的部隊都攜帶了一個基本攜行量的彈藥,其後聯軍也陸陸續續地運送為數甚為可觀的彈藥到沙國,這些都是全世界各地在冷戰時期所儲存的彈藥,所以在第五類的補給作業上可以說是非常的充裕。沙漠風暴期間,美國又針對特種彈藥策定所謂的「沙漠特快車計畫」對特種彈藥的補給作業甚具效益,從申請到撥發只需36小時。
6.第六類;美軍的個人用品如太陽眼鏡、防曬油等,在作戰初期大都是以採購方式獲得,當然也有的是在作戰期間改良製造的。例如:迷彩裝就是為適應沙漠酷熱氣候,而以質料甚輕的布料製成。
7.第七類:波灣戰爭成為美軍80年代最新發展科技武器的試驗場,這些主要裝備大部份都有週轉量可供補充運用。
8.第八類:美軍在「沙漠之盾」作戰階段即部署最新的醫療裝備在波灣地區,例如海軍所屬新醫院船「慈悲號」、「舒適號」以及新型野戰醫院與醫療站,並準備應付在伊拉克實施毒氣攻擊時大量傷患的急救工作。在本次作戰中美軍甚至將最新發展的「精神治療」新技術運用在戰場上,獲得相當良好的醫療效果。
9.第九類:本類補品在作戰中需求量非需大,尤其在沙漠作戰中,零附件的損耗量更是驚人。美軍的第九類補給品均採混合裝箱的方式,可以減少運補作業前反復開箱、裝箱的工作,並提高補給作業的效率。自波灣戰爭開始至結束,美軍並未發生任何零件短缺的狀況,可見美軍在裝備零附件的準備工作上非常落實。
(二)伊軍:由於伊軍預判在聯軍的絕對空中優勢威脅下,補給作業絕對無法如平常一般的順暢,放在戰前即加速科境伊軍之補給運輸作業,並在各主要陣線後緣加大各類補給品之儲備量,同時力求地下化以確保補給品之安全。判斷伊軍自入侵科威特後所儲備之各類補給品約有30-40日份,然而在聯軍發動空中攻勢後,駐科伊軍的補給線立即遭聯軍所截斷。因此,從2月10日起就傳出伊軍已是三餐不繼,飲水短缺更是嚴重。雖然彈藥的消耗並不大,但此時伊軍卻祇有戰鬥持續力而無生存持續力,難怪雙方在觸後伊軍即紛紛投降,可見科境伊軍的補給線被截斷後,其各類補給品的存量即無法獲得補充,尤其第一類補給品因缺乏冷藏設備,以致損耗更為快速,科境內地狹人稀,就地獲得甚為不易,所以未戰即已處於非常不利的態勢。
二、保修方面
(一)聯軍(美軍):美軍保修作業分為單位、直接、一般支援及基地保修四級。波灣戰爭時,美軍已修改以往逐級鑑定後送之保修程序,由一般或直接支援單位派遣鑑定小組至裝備現場直接評定修護及後送等級,再迅速後送至適當的保修單位以爭取時效並增加裝備運用效能。在保修零件方面,波灣戰爭中美軍特別對三軍通用或軍種系列裝備,要求研發、生產時,力求採用組合零件以利抽取更換,俾適應作戰的需求。
(二)伊軍:伊軍裝備的程序繁多,品項規格又不一致,本來就已形成保修作業之過重負荷,再加上國內的原料缺乏,兵工廠之零件生產又已停頓,僅有之料件在聯軍空中威脅下,根本無法前運,故其戰時裝備多以併修之方式維持其堪用狀態。
(三)運輸方面
1.聯軍(美軍):美軍多能結合貨 櫃與活動裝卸架系統實施直接運輸,以減少轉載及裝卸的時間,確實能減輕運輸的負荷。在沙漠風暴作戰中,由於聯軍掌握戰區的絕對空優,因此聯軍除可充分使用達蘭至利亞德的鐵路實施運補外,陸軍的一般野戰車輛亦利用減少胎壓之方式,行駛於行商駱駝通行之小徑,故聯軍對交通路線之選定沒有任何限制,可以隨意選擇運補路線。在運輸隊形編組方面也由於聯軍掌握了絕對空優,因此可以任意在白晝或夜間實施運補作業,並可以自由選擇密集、疏散或滲透等隊形,而不需要顧慮伊軍的威脅程度。
2.伊軍:伊軍的運輸工作原本非常順暢,但自聯軍發動空中攻勢之後,整個科境內的重要運輸設施如機場、港口、橋樑、調車場、端末月台等都遭聯軍無情的摧毀,故伊軍的水、陸、空、鐵運輸都陷於癱瘓的狀況,甚至在聯軍空中攻勢的末期,連2~3輛車組成之小車隊亦無法倖免,因此伊軍僅能運用單車採滲透方式實施運補工作,甚至使用韓戰時期北韓慣用的「蟻式運輸」方式,以人力搬運補救輸力的不足,可見其運輸能量根本無法滿足作戰所需。
四、衛生方面
(一)聯軍(美軍):波灣戰爭中美軍的醫療能力甚強,在各師級醫療機構中均配有履帶式野戰手術車,可隨部隊進展機動開設;在最好的情況下,一名傷兵可在半小時內送往機動醫療單位接受緊急手術後,再送往德國、英國或美國本土的軍醫院接受長期的療養。聯軍在戰前對醫療已做好萬全之準備,祇是在地面攻勢發起後,伊軍潰不成軍,導致進展十分迅速。因此傷亡數字出乎意料的低,聯軍的醫療設備,反成了救治伊軍的主要設施,這是聯軍始料未及的事。此外聯軍在地面攻勢發起之前,為防止伊軍使用生化戰劑,參戰部隊均已注射防疫針劑,其預防醫學整備之週全亦頗值借鑑。
(二)伊軍:伊軍的級團以下單位負責檢傷分類,師以上則負責緊急手術及長期療養。在沙漠風暴作戰中伊軍採守勢作為,故其主要醫療單位及設施均位於陣線後緣,並以地區支援方式實施作業。然而由於伊軍崩潰太過於迅速,致使伊軍原先設置之衛生醫療設施,幾乎部無法發揮正常的功能。
五、其他方面:(如休閒、沐浴、洗消、葬務等)
(一)聯軍(美軍):美軍在半月灣(Half Moon Bay)設置海灘休閒區提供各種休閒設施,包括電影、游泳、保齡球等。在沐浴方面,沙國每日可淡化300萬加侖的海水、供應聯軍及百姓使用(供應沐浴及洗消作業,平均每人每週可沐浴3-4次)。美軍為因應地面作戰之重大傷亡,亦派遣大量運屍車至沙國,並自本土運送45,000個運屍袋備用。
(二)伊軍:伊軍飽受聯軍的空中威脅,連維持基本的生活條件都有問題,所以根本就沒有任何休閒、娛樂的設施。在聯軍地面攻勢發動前,土耳其及敘利亞曾將幼發拉底、底格里斯河的流量減少了四分之一;聯軍發動空中攻勢後,復將科南給水站列為轟炸目標,因此伊軍的給水、沐浴作業顯然非常的困難。我們從伊軍戰俘身上長著蝨子可以得到證明。
捌、雙方在後勤編組及後勤運作方面之得失檢討
一、在後勤支援編組方面
(一)聯軍(美軍):美軍後勤編組自實施職能化,裁撤各主要後勤專業技術主管,降低軍級以上(戰區)現役後勤部隊之比例,而以動員之預備役取代後,戰區後勤之專業效能明顯降低。此次波灣戰爭若非伊拉克犯了戰略上的錯誤,而讓美軍爭取了五個多月的準備時間,加上後勤司令潘格尼斯將軍網羅了各專業人員納入編組,並力爭以國民兵及後備兵急速擴充軍級以上之後勤部隊,那麼美軍的部隊後勤在沙漠風暴作戰中,將不可能有如此優異之表現。
(二)伊軍:伊軍之後勤編組仍依兩伊戰爭之編組型態,並無多大的改變。由於伊軍採戰略持久的作戰構想,故將其50餘萬部隊集中伊、科、沙邊界。其後勤編組亦依兵力配置重點,形成扇形部署;對重要地區則以環型部署方式,構成完整之地區支援編組。然而在本次作戰中,地面決戰僅歷時100小時,且伊軍又處在聯軍日以繼夜的空中轟炸狀況之下,因此伊軍的後勤整備措施根本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此外,伊軍戰時之狀況鮮為外界所瞭解,故無法判斷其後勤編組是否至當。惟以聯軍戰力絕對優於伊軍之狀況下,海珊又犯了戰略上極大之錯誤,未能在聯軍立足未穩之際主動發動攻擊,致延誤戰機而完全處在被動挨打之地位。因此,一個戰爭潛力處於極劣勢的國家,理應採取「速戰速決」之手段,儘早結束戰爭方為至當,而使軍卻採戰略持久之指導,實乃犯了兵家之大忌,即使其後勤編組非常完善,恐亦難逃失敗之命運。
二、在後勤支援運作方面
(一)補給
1.聯軍(美軍):美軍採單位分配法並大量運用貨櫃包裝、運輸、儲存,以利大量消耗補給品之迅速提領作業,因此可完全依各部隊之需求直接送達,減輕各部隊之補給負荷,其補給作業均已納入電腦連線,故各類補給品的項目雖然非常繁雜,仍能迅速查明其屯儲位置、數量及妥善狀況,並依部隊之需求迅速就近撥發,可縮短補給作業的流程。
2.伊軍:伊軍資源缺乏,其作戰裝備來自四面八方(包含美、蘇、法、中共、巴西等國),故程式極為複雜,各類補給品獲得甚為不易,至聯軍實施禁運後,其後續補給便告中斷,待聯軍發動空中攻勢後,吏使其補給措施猶如紙上談兵,毫無意義。
(二)保修
1.聯軍(美軍):美軍在此次作戰中取消了逐級鑑定之保修流程,直接由上級保修單位至各部隊鑑定修護,不堪修護者即主動後送,並以保修週轉量立即撥發下級,使各部隊之戰力均能保持在水準之上。另一方面,由於美軍的通用裝備均採用組合零件,因此不僅可減少料件生產之負荷,且於必要時可運用共通料件橫向調撥之方式,供應各部隊之所需。
2.伊軍:由於伊軍武器裝備程式不一,致使保修作業困難,加上零件來源中斷,受損裝備無力修護,戰力無法補充。
(三)運輸
1.聯軍(美軍):聯軍之運輸作業,因輸具不虞匱乏,加上通用油料可就地獲得,又有強大海、空優勢之掩護,可自由選擇交通路線,運輸不受時間及隊形之限制,其運輸作業非常的順利。在波灣戰爭期間,美軍共開闢2,746哩長之主要補給路線,動用軍車1,400輛、民軍2100輛,各補路線均可24小時全天候實施運補作業,可見其運輸作業確能滿足作戰所需。
2.伊軍:在聯軍的空中攻勢發動後,伊軍的運輸作業幾乎完全陷於癱瘓狀態,無法有效支援作戰。
(四)衛勤
1.聯軍(美軍):聯軍之醫療後送系統建立非常完備,由本次作戰中充分顯現無遺,對於部隊士氣之提振以及精神戰力之提升,居功厥偉。
2.伊軍:伊軍因潰敗過速,各醫療後送單位均來不及展開作業,致使傷患送醫無門,最後不得不投降以求聯軍之醫治,此乃是海珊所始料未及之事。
玖、從波灣戰爭中所獲取之經驗教訓及啟示
波灣戰爭的「沙漠風暴」作戰行動之所以能大獲全勝,不僅肇因於美軍各級領導幹部及戰士發揮了無與倫比的智慧與純熟戰技,更要歸功於有效且具前瞻性的後勤計畫及作業之遂行。在「沙漠風暴」作戰行動中,後勤支援之所以能圓滿順利推展,原因之一即在於美軍係以一套完整可行的準則為依據,並隨時因應實際狀況而作適度修正,以避免作業僵化而影響作戰任務之遂行。吾人研究波灣戰爭之後勤支援運作後,可以獲得下列啟示:
一、充分的作戰準備才是獲取戰爭勝利的最佳保証:
波灣危機發生後的最初六個月,由美國本土及歐洲各地向沙烏地共運送了30萬兵員和230萬噸物資。自1990年8月至1991年8月之間,聯軍補給單位所招募的駕駛,總計在波灣戰區行駛了5,200萬哩的路程,相當於由地球至月球來回一百多次,或是環繞地球二千多次。從1990年11月至1991年4月這半年的時間當中,波灣戰爭的補給與運輸人員平均每天要處理500噸的郵件,總數達31,800噸。如以6呎的高度為單位,將郵件加以集中整理,它們所佔的面積可以涵蓋28個美式的足球場。在「沙漠之盾」行動的前30天,總共接收了38,000人及163,581噸的裝備,此一數字比二次大戰、韓戰以及越戰初期的部署都更大。反觀伊拉克的作戰準備卻無法支持其持久的戰略構想,此乃因伊軍之後勤潛力不足,故伊軍只可速決、不宜持久。
海珊揚言持久顯然是不瞭解後勤的重要性,事實上伊國除石油外,根本沒有其他的物產,甚至連「水」都沒有整備。僅管伊國境內有兩條大阿,但是祇要聯軍截斷其水源,就會立刻造成伊軍的恐慌。其作戰武器也大部分仰賴外國,一旦被封鎖也立刻斷絕來源,其唯一可依恃的化學武器又在美軍的嚇阻英雄無用武之地,因此其敗亡也是預料內的事。由以上的例證可以充分顯示:唯有充分的作戰準備才是獲取戰爭勝利的最佳保証。
二、後勤部署必須與作戰計畫密切相結合:
我們從波灣戰爭聯軍的戰區後勤部署與推進狀況,可以瞭解在8月3日至1月15日之間的「沙漠之盾」作戰期間,聯軍依守勢後勤設施稍向後部署之原則,於達蘭、利雅德、軍事城等地開設基地,並於達蘭一阿拉法公路附近開設前進設施。自1月16日至2月23日聯軍調整部署並整備發動地面攻勢前(第7軍及18軍沙科邊境以南向西機動),後勤重點放在完成攻勢準備。
由於後勤部署能與作戰計畫密切相結合,因此聯軍在2月23日發動地面攻勢後,作戰行動非常的順利,一舉擊破伊軍防線並迅速結束戰局。反觀伊軍的後勤設施部署則大有問題,此乃由於伊軍為支持其持久作戰的戰略構想,在科、沙及伊、沙邊境部署重兵並構築縱深陣地固守,其後勤設施亦沿陣地線後緣部署。然而伊、科補給線與伊、沙(科、沙)邊境線卻與聯軍的作戰正面平行,因此聯軍可以從伊、科邊以北的任何一處採取攻勢,截斷伊軍的補給線。如此科威特戰區僅能依賴存量來支持戰爭,故其失敗也是意料內之事,可見後勤計畫必須配合作戰構想適時發展,才能掌握戰勝的契機。
三、戰區運輸作業的良窳直接影響作戰計畫的執行成效:
在波灣戰爭中,如何把快速部署的陸戰隊運至目的地,確是一門學問,陸戰隊士兵及其個人裝備可藉由空軍的運輸機加以運送,但是重裝備和補給品就無法「搭乘」便捷的「空中巴士」進行有效率的運輸了。還好這個問題早在1980年早期就由當時國防部長布朗(Harold Brown)所解決,布朗所提出的構想是將運輸船隊事先部署於各個戰略要域,船上載有遠征旅的大部分重型作戰裝備以及30日份的補給品,因此足以應付突發性的狀況需要,其編制下的13艘運輸船共分3隊,第I隊部署放大西洋,第2隊在印度洋,第3隊則在西太平洋。在1990年的夏天,所謂的近海預置運輸船隊終於派上用場。
由此可見,作戰成功有賴於良好的後勤支援工作,而後勤支援的成功,又必須以強大運輸能量作後盾才能克竟全功。
四、充分運用先進、快速的運輸設施是爭取時間最佳手段:
在波灣作戰期間,聯軍為了支援持續進行的地面作戰計畫,並隨時了解彈藥消耗的程度,支援司令部曾一度計畫建造一條可以跟隨部隊前進的快速運輸道路,然而這項計畫始終沒有實現。反倒是海軍陸戰隊和海蜂工程大隊(SeeBees),聯手建築了一條連接兩個陸戰師和勤務支援區之間,通過沙漠的4線道高速公路,此外還包括2條可供C-130戰術運輸機起降的跑道。這些運輸設施開闢對整個作戰的後勤支援工作有莫大的助益。此外,在聯軍發動攻勢前又將兩個軍及其裝備,以卡車分別載運至攻擊發起線。其中第7軍搭乘卡車越過沙漠行進了約330哩,第18空降軍則向西及北躍進500多哩。本階段共計需要集結將近4,000輛各式重型車輛,使用的主補路線超過2;700哩。根據報導,這條主補給路線最北處一個重要的檢查點,平均每分鐘的交通流量高達18輛,這種龐大的交通流量持續將近六個星期。由此可見戰區運輸作業在作戰中所佔的重要地位,也可以瞭解唯有充分運用先進、快速的運輸設施,才能爭取到作戰所需寶實時間。
五、後勤與動員應先期完成計畫作為:
「後勤與動員」之潛力,為現代戰爭之後盾,而兩者完全取決於平時之戰場經營是否落實。美軍之所以能在此次波灣危機中,有條不紊地從容部署,將戰力於極短時間內投射至西南亞戰區;更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動員其後備戰力,源源不斷部署於波灣戰場,並由守勢作戰轉變為攻勢作戰。最後以迅雷不及掩耳,雷霆萬鈞之勢結束戰局;此有賴於平時完善之後勤準備與動員整備措施。故全民後勤與整體動員制度必須精進落實,務期國防與民生工業相結合,才能達成立即動員、徹底動員之目標。
參考資料
http://www.ck.tp.edu.tw/~ck910308/porwan.htm+http://www.mnd.gov.tw/division/~defense/mil/mnd/mhtb/%AB%E1%B6%D4%A5b%A6~%A5Z/magazine/12-4.htm [ 快速連結 ] 其它回答( 0 ) | 意見( 1 ) | 評論( 0 )
.發問者評價 文不對題 還是給你拉 .發表你的評價
你的評價 發表評價: 正面 普通 負面
評價內容: 發表 取消
.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馬上按讚 加入 Yahoo! 奇摩 知識+ 粉絲團
•免費索取商英光碟+小書
•多益700分線上測驗題庫
•立即免費測試你的多益等級
•英文email超實用金句!
•測你在旁人眼中的英文力?
•多益700分線上測驗題庫
.其他回答(0)
意見(1)
相關評論(0)
.目前沒有資料
001 意見者: *小 光* ( 初學者 5 級 )
發表時間: 2005-06-09 10:09:20
[ 檢舉 ] ..我需要ㄉ是伊拉克ㄉ優劣勢...抱歉 1 發表意見發表意見字數已達上限,要改成發表評論嗎?. 發表 取消 .
目前沒有資料 我要評論 註冊
會員登入 .公告: 知識團員轉粉絲全數完成 .
HOT! 拍賣 | 證照認證 語言進修 家庭教師 .
.刊登贊助網站•生化危機-神仙道2013必玩
SXD.txwy.tw
神仙道多種職業!百變陣型!带领小师妹,想怎麽玩就怎麽玩!上班、修仙兩不誤!
SXD.txwy.tw
•學習有效率 考生試試如意秘訣
www.twStudy.com
掌握精神最佳時間、不限次數反覆學習,免費加入會員試聽,體驗效率倍增學習方式!
www.twStudy.com
•71記憶教學權威 快速學習法
www.71.com.tw
活用快速記憶心法,擺脫死記硬背,學習10倍快,讀書更有成就感,預約免費試聽!
www.71.com.tw
•樂學網-線上補習創立8週年
347.com.tw
專辦線上高中、插大轉學、研究所、領隊導遊、各種公職證照課程,線上免費試聽。
347.com.tw
•免費索取!每日ㄧ句英文學習書
www.soeasyedu.com.tw
英文快速學,每日ㄧ句,英文功力大躍進,立即填表索取,免費英文學習書。
www.soeasyedu.com.tw
•台北海洋技術學院進修推廣部
www.tcmt.ttqs.tw
推出技術證照、烘焙證照班進修學習,給您多元的專業技能,提升自我競爭力。
www.tcmt.ttqs.tw.最新其他
發問中
已解決
.中柱旋龍盂~急!
國中2年級自然報告
國中性向測驗題目
建仁就是矯情 (20點)
有關於醫檢相關科系課程的問題
更多
英文報告 - The Holy Bible 光明國中寒假作業歷史題 我眼中的家人〈作文〉 作文-''尋找家庭故事''★20點 更多
精選關鍵字
..說明 獎學金 補習班 護士 作文 推薦 老師 數學 制服 資優 環境 住宿 大學 科學 營隊 中醫 經濟 動作 專題 報告 社團 租屋 畢業 研究所 論文 技術學院 職訓 暑修 解題 英語
.知識搜尋 ...雅虎資訊 版權所有 (c) 2013 Yahoo!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服務設有管理員」
服務條款隱私權政策..知識+ 之問答內容是由參與Yahoo!奇摩知識+ 之網友提供,僅供參考,Yahoo!奇摩不保證其正確性。
...
.
|
phibrainn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